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

海安街道美術館

上週騎興達港經海安路,
發現清晨的海安路車少,
很適合替公共藝術拍照。

週六早晨因故無法遠騎,
於是我選了這個來回8公里的迷你騎程:
海安街道美術館。


5:00起床,5:30一個人出發。

一個禮拜沒騎到車,
上車時還是有一種久違的快樂~



假日人們都到台南來旅行,
為什麼居住在台南的我們,
卻不能用旅行的心情過日子呢?

顯然,旅行關乎某種探索的態度,
抽離自己與現實環境的關係,
對身邊所遭遇的一切感到陌生與好奇,
近而有所體悟。

海安街道美術館,
是「海安。街道美術館」,
不是「海安街道。美術館」。
所以重點在「街道美術」。



這是「神農街」,舊名叫「北勢街」。
所以在入口處立了個「北勢街」的碑。

它是五條港文化園區的重點規劃,
保留了舊日濃濃的歷史人文氣息,
加上文創產業的進駐,
假日吸引不少遊客來拍照觀覽。

晚上,巷子裡會亮著景觀燈一直到天明。

上週凌晨五點騎經此處,
景觀燈迷人的微光氣息,
確實吸引到我。 
可惜今天太晚出發了。

我並沒有往裡面探索,
因為我的目標在海安路二段上,
不在神農街。



就在神農街的入口處右邊,
馬上可以看到三件公共藝術品。

紅色這堵牆鑲嵌著白色鐵花窗,
是2012年10月左右完工的作品。
這裡可以看到原貌與施工。


它的顏色和「藍曬圖」一樣搶眼,
在大馬路上立即成為目光的焦點。

不免俗的,單車來跟它合照一張吧! 




左下角像透明大盒子的,
也是一件公共藝術。
可惜這種裝置材質容易毁損,
木窗掉下來了,
也沒有單位來修理。

樹的後方是一組壁畫。

這組壁畫描繪民間藝師阿川伯替金華府做轎子的工作情形,
非常在地化的題材。

壁畫上呈現民居內部的生活景象。

繼續往前騎,就看到原來是怪獸茶舖的外牆壁畫。
怪獸茶舖內部設計獨特,
但後來沒有再經營了。


繼續往前,是一面偽裝成「房子」的「牆」。
說偽裝沒有貶意,其實它很有創意。
因為它是房子卻不是房子,是一堵木牆。

它原來是一組頗為知名的壁畫:
後來改成現在的樣子。

一棟木矮房,只有側面,
感覺像舊式車站,遊人逛累了可以坐在台階上,
像在等待火車的懷舊景象。

原木氛圍,在熱鬧的街道上更顯寧靜。



***

今天想騎海安路還有另一個原因,
就是上週騎經這家位於
金華路上的「京華虱目魚」,
對它的高朋滿座感到好奇。

心想,我也來道地一番,
吃虱目魚粥當早餐!


我叫了一碗虱目魚粥。

哇,一碗粥裡有好多虱目魚刺!

這是道地老饕才有"本事"吃的道地美食,
我這「外番」...吃得好窘啊...
而且老闆見我快把湯喝光了,
又立即為我盛上一大瓢湯!

我心想,若把湯喝完,
待會兒騎車豈不滿肚子水!

因為我怕魚刺,只好沒禮貌的沒吃完就結帳...
難怪旁邊的人都只叫蚵仔粥配魚肚湯。


吃過虱目魚粥,
往回程騎去。
看到對街的「土產六千牛肉」的人潮
都已經溢到別人家的店了。
一碗120元卻能人潮如織,可見它多知名了!

***

一般來說,公共藝術要與環境融合,
但在海安路二段上,最好公共藝術有強烈的在地文化元素,
卻配上與環境"很不搭"的鮮明色彩,
這樣就"很搭"了!



這組公共藝術要在晚上拍才好看!
因為我查看網路上的圖片,唯晚上拍的最美!







海安路上因為「海安路藝術造街」計畫(2004~2007)之故,
陸續出現許多特色店家。






這就是知名的「藍曬圖」。

這壁畫幾年來有整理重繪。
牆面也因歲月洗禮,漸漸變成「危牆」,
一度拉上危險警示線。
觀賞此作品的遊客要注意自身安危。















離開海安路前看到某小巷處有一棟藍白牆,
好奇的,也來拍個幾張。













***

其實海安路很複雜多樣,
有火鍋店、燒烤店、快炒店、服裝店、
小吃店、夜店PUB、精緻簡餐下午茶...,
還有知名的水仙宮菜市場及保平安的廟宇。

我想,這或許就是為什麼,
海安路二段上的公共藝術不能太含蓄的原因!

海安路,因為失敗的地下街施工而沒落,
又因為藝術造街而興旺。

我在台南住了這麼多年,
聽聞藝術造街的紛紛擾擾,
卻也沒有像今天這麼專程為街道藝術留下影像。

***

這趟騎程距離太短又走走停停,
單車似乎只是交通工具。
但關於「騎」這件事,
我相信它無形中影響著我的「小旅行」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